有沒有「像人一樣」的移動設定,降低被發現風險?

快速找到您需要的答案

有沒有「像人一樣」的移動設定,降低被發現風險?

為什麼大家都在強調「像人一樣」

對飛人玩家來說,最怕的不是走得慢,而是看起來不自然:前一秒還在台北,下一秒就出現在東京,或是用誇張速度畫直線滑過整個城市。系統會比對你的互動地點與距離(例如你上一次轉站/抓寶的座標,和下一次互動的座標差多遠),距離越離譜、越容易被判定不合理;而「像人一樣」的行走路徑、合理速度與停留節奏,則能讓行為更貼近一般玩家,整體風險自然更低。參考各家冷卻說明,跨洲瞬移後必須等到最長約 2 小時的冷卻才能安全互動,這也是多數人強調要「走」而不是一直「跳」的主因。


搖桿行走 vs. 座標瞬移:差在哪裡?

座標瞬移(Teleport)的好處是「快」,壞處是一定吃冷卻:冷卻長短取決於你上一次有效互動的座標與這一次的直線距離;距離越遠,等待越久,跨洲級別通常要等到約 120 分鐘才安全。換句話說,跳完就想立刻抓寶或轉站,九成九會踩雷。PGSharplocawhere.com
搖桿行走(Joystick Walk)則是把「一口氣跳很遠」換成「連續、平滑的小位移」。如果你已經等滿前一次瞬移的冷卻,接下來用搖桿以3–5 km/h左右的步行速度、配合轉彎與短暫停留,整體軌跡會更像真人,也更不容易被判定異常;相反地,若搖桿速度拉太快、路線筆直無停頓,還是會顯得不自然。實務上,多數工具都同時提供Teleport + Walk/Route兩種模式,玩家會用「(跳 → 等冷卻)→ 以走路方式開採一個區域」的節奏在玩。PGSharp


市面上常見的做法(軟體飛人 vs. 藍牙硬體 vs. 自動抓寶器)

軟體飛人(例:iPogo、PGSharp):通常內建搖桿、瞬移、路線等功能;部分還加上虛擬 GO Plus(Virtual Go Plus / VGP)做自動抓寶與轉站。不過 VGP 多屬「進階/VIP」功能,且不同裝置與版本的連線穩定度與相容性差異頗大,使用上仍需自行評估風險。iPoGo+1PGSharp
藍牙外接硬體飛人(例:iTools BT/俗稱魅影、Armate 等):主軸是藍牙搖桿+定位控制,不直接內建自動抓寶;若想長時間掛機,玩家多半會另外配一顆自動抓寶器來搭配。這類裝置的優點是不需側載改版 App、日常更穩定;缺點是功能需要分工、藍牙連線要自己顧。IToolsBT
自動抓寶器(例:Brook 系列 Catchmon/Auto Catch 系列、其他品牌):能自動抓寶、轉補給站,但無法改定位。多數產品存在定時斷線或每小時強制重連等限制;部分新款或周邊(如 iRecatcher)主打自動連回/自動重連,但功能常受**平台限制(有的僅支援 Android)**或需額外方案。


為什麼選 FlyMon

FlyMon 的設計重點,就是把「像人一樣」這件事做到更省心:

  • 搖桿行走:速度細緻可調、方向與停留可控,路徑更平滑、軌跡更自然。
  • 座標瞬移+冷卻計時器:需要跳點時就跳,但由內建計時器提醒冷卻,等滿再互動,降低軟封鎖風險。
  • 自動抓寶/轉補給站、虛擬 GO Plus 等效:不用另帶一顆外接自動抓寶器,也不必擔心配對與藍牙頻繁斷線。
  • 自動連回:連線掉了會自己回來,長時間掛機不必一直看顧。

iOS 原生 App(上架 App Store):不需要側載或電腦,日常使用門檻更低。
用一句話總結:該走就走、該跳就跳,但把「等待」和「連線穩定」交給 FlyMon,你只要專心玩。

← 返回 FAQ 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