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你有遇過這些狀況嗎?
剛跳去外縣市抓到一隻好資源,下一秒又瞬移回原地準備打團,結果補給站轉不出東西、寶可夢第一球就逃、甚至稀有寶整個看不到——多半不是你手氣差,而是系統在提醒你:「你可能正在被處置」。
二、真正常見的違規行為有哪些?
實務上最常見的觸發點,幾乎都跟「移動行為」或「第三方工具」有關。像是長距離瞬移卻沒遵守冷卻時間、短時間內連續跨洲跳點、在冷卻尚未結束時就抓寶或轉站,都很容易先吃到軟封鎖。若使用改版 App、模擬器、機器人腳本(自動化抓寶、拋球、刷資源等),系統會把你的帳號標記為高風險,輕則影鎖(看不到稀有寶)、重則黑函(幾乎不出現寶可夢)或直接停權。另外,帳號共享、不同裝置與多個 IP 來回登入,也常被視為異常行為的一部分;累犯則可能讓處罰升級。整體來說,Niantic 對於異常移動與自動化的容忍度最低,「三振制」的處置邏輯(警告 → 短期停權 → 永久封禁)也多半圍繞這些狀況在執行。
三、封鎖行為一覽表(含解決辦法)
| 封鎖類型 | 封鎖類型 | 常見成因 | 解決辦法 |
| 軟封鎖(Soft Ban) | 轉補給站無掉落、寶可夢第一球必逃;仍可登入 | 長距離/高頻率瞬移、冷卻未等滿就互動 | 停止一切互動,等冷卻時間結束 |
| 影鎖(Shadow Ban) | 野外幾乎不見稀有寶、特定活動生物不刷新 | 改版 App、模擬器、可疑外掛 | 立刻停用相關工具,等待解除 |
| 黑函(No‑spawn Ban) |
幾乎沒有寶可夢刷新,轉站也可能異常 |
機器人、自動化腳本、長期高風險行為 | 停止外掛並等待;多數情況無法立即解 |
| 停權(Suspension/Ban) | 無法登入、收到處分通知 | 多次/嚴重違規或被檢舉 | 短期者等待;永久基本無解 |
四、為什麼會一不小心就中?
第一,冷卻觀念不完整——很多人以為「固定等兩小時」就安全,但實際上冷卻取決於上一次互動到下一次互動的距離:距離短,時間也會更短;可是一旦在等待中又去轉站或抓寶,就會重置計時。
第二,工具沒有明確的冷卻提示,玩家多靠經驗抓時間,跨地連續行動時就容易誤判。
第三,混用多個軟體與裝置,增加了斷線、帳號切換、IP 變動等「噪音」,讓系統更容易把你歸類成異常。
FlyMon
如果你在乎「既要效率、又要安全」,關鍵不是功能越多越好,而是把高風險的環節降到最低。
FlyMon 把飛人常用的功能做在同一套硬體與 App 裡:定位修改、搖桿走路、座標瞬移搭配像市面 Catchmon 那樣的自動抓寶與自動轉補給站,並提供自動連回,減少多工具切換與斷線的風險。你也可以配合我們新增的冷卻計時器來掌握等待時間,避免因誤判而觸發軟封鎖。整體目標很單純:少踩雷、少被偵測,用更穩的方式把效率拉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