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先說背景
對 Pokémon GO 飛人玩家來說,冷卻時間就像一條隱形的「安全線」。一旦你在冷卻時間內進行抓寶、轉站、打團等互動,就有可能觸發軟封鎖。不同工具對冷卻時間的處理方式,差異非常大。
二、市面上的應對方式
軟體型飛人(如 iPogo、PGSharp)通常會內建簡單的冷卻提示系統,當你瞬移過遠時,介面會顯示需要等待的時間。不過,這些提示往往基於距離粗略估算,沒有考慮玩家是否在冷卻中途進行了互動,因此仍可能出現誤差。
硬體型飛人(如 iTools BT、Armate)則多半沒有冷卻提示,必須玩家自行計算移動距離與對應時間。對經驗豐富的老玩家來說,這種方式可行,但新手很容易因為判斷失誤而誤觸軟封鎖。
三、潛在弊端
-
延遲提示:有些軟體的冷卻提示不是即時計算,而是動作後才更新,容易在剛瞬移後誤以為可以行動。
-
無提示機制:完全靠經驗與外部工具來判斷,跨地連續行動時出錯率高。
-
忽略中途互動:即使距離計算正確,但若中途進行了互動,冷卻會被重置,許多提示系統並未偵測這點。
四、FlyMon
FlyMon 在硬體中直接整合了冷卻計時器功能。
-
精準依據瞬移距離與中途互動記錄計算安全等待時間。
-
搭配自動抓寶、自動轉補給站、搖桿走路,讓等待時間不再浪費。
自動連回機制確保在等待期間即使斷線,也能在冷卻結束後立即恢復抓寶與轉站。